Sunday, August 26, 2012

優雅地賣菜






雖然很多人去過京都,但所知不過是這個寺院、那個神社;或是很多沒有去過京都的人,不明白京都哪裡值得一遊?因為他們聽到人們提起京都,不過就是這個寺院、那個神社之類的。

其實我初幾次遊玩京都,也是不能免俗地逐個將名寺古剎一一造訪。

我沒有特別信仰,但喜歡京都寺院的寂靜或喧嘩,也喜歡每個神社有講不完的故事或奇特的際遇。

但其實京都吸引人的地方,絕對不只有這個寺院、那個神社。

跟大多數古老城市一樣,京都也有新與舊的掙扎。人們喜歡京都的古老及傳統,但其實京都也還是得要跟著時代往前走。如何在老京都中加入新材料,又能夠不破壞她的美麗與優雅,可能是接下來京都最重要的課題。

例如這幾年京都開始發展的町家咖啡,把舊時京町家的建築,改造成新式的咖啡館,就是一個令人驚喜的改變。

以前造訪京都,在街巷裡只能隔著布簾、竹簾,想像屋裡的陳設,感覺既神秘、又像是種古都冷漠的優雅。

將京町家建築改造成咖啡館、商店、餐廳或小型藝廊,彷彿將京都的內藴一點一滴地開發出來,更多的是驚喜。

記得2009年第一次造訪町家老屋改造的咖啡館,拉開會嘎茲嘎茲響的拉門,跪坐在陳舊的木頭地板上,撫摸著陳舊的茶几,走在中庭清涼的廊檐下,好像才算是真正從一個膚淺的觀光客,蛻變成真正懂得這個古老城市的老朋友。

後來發現,町家咖啡越來越多,舊建築改造好像成為京都的一種時興。說起來,對古都來講不知道是好是壞,對遊客則是很感興趣的。

鴨川

拜訪京都多次,每次對鴨川的印象都不太相同。

1998年2月初訪京都,在四條河原町走逛,那時候是下雪天,氣溫冷着,對鴨川這樣空曠的地方是不敢逗留的。

但是夜晚在橫跨鴨川、京都最熱鬧的四條大橋上,一邊是打著燈光的歌舞殿堂南座,一邊是一長排高級料亭,高朋滿座、臨水映照著燈火輝煌,隔著中間烏漆漆、寒風刺刺的鴨川,橋上的行人好像隨時可以跨越朝代,即使身著唐裝也不奇怪。

幾多年後,不管是第幾次,只要是夜晚去四條大橋,或晴、或雨,在橋上看那一排料亭,總是給我時空錯亂的感覺。

如果走到夜晚的橋下,看著料亭的燈光搖曳在水上,橋下的安靜、與馬路人車隔絕之後,那種回到過去的感覺更強烈,彷彿是秦淮河畔,或是什麼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場景,總之決不會想到,這其實是東瀛的古都。

2008年4月,賞櫻季節的鴨川,嫩綠的垂柳、粉白的櫻花,春光明媚。當然也是遊人如織。那時候我卡在動彈不得的公車上,瀏覽這一整條河川的春光,心中只想著,如果下車用走的多好。

2009年1月,沿著鴨川騎自行車,領教了河邊的寒風有多凍人。從鴨川河畔的出町柳站搭公車去大原,沿途就見到河上蘆葦枯黃似有殘雪,連河岸柳都像是入冬一般懨懨。但是我從公車上還是發現了一點河上的奇趣,一排像是大烏龜的踏腳石,在河上整齊排列,不畏寒冬。

2011年2月,第五次拜訪京都,也是最長的一次。從住宿的一條通向東走,經過京都御苑,走到將鴨川分叉開來的小島上。這天晴朗得出奇,河岸很多民眾,不管年輕人或是中老年人,還有帶著小狗散步的主婦。

天上有不時會低空盤旋的鷹,水中也有佇立不動的水鳥,有人丟球給小狗兒追,有三五小姑娘聚集談笑,也有人獨自抱著一本書在陽光下沐浴,或是像我們帶著兩顆小橘子、一小壺熱茶,就着陽光享受這一點點平凡又得來不易的旅遊休憩時光。

雖然京都總有參觀不完的旅遊景點,但好在我總算是老京都客了,不必急急著怕錯過什麼,也不需要把每段時間規劃得滿滿的,坐在河岸享受一段陽光,有時候或許反而是旅行最需要的目的。